全国客服热线: 400-895-2288

打造板材行业高端媒体网站

中华板材网

官网
  • 生活
  • 店铺
  • 资讯
  • 团购
  • 招聘
  • 商品
  • 视频

热门搜索:品牌招商 板材品牌 板材知识 生态板 细木工板

当前位置:首页 资讯 板材资讯 > 行业新闻广式宫灯起源:岭南画绘就“中国灯”

广式宫灯起源:岭南画绘就“中国灯”

  • 2014-07-22 14:12:01
  • 来源:
  • 编辑:中华板材网
  • 1359
  • 0
  • 0
   宫灯是传统节日里营造喜庆气氛的吉祥挂件,广州是传统红木宫灯发源地之一。近日,记者寻访传统广式红木宫灯艺人、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罗昭亮及其女罗敏欣,一探广式宫灯的奥秘。

 据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罗昭亮介绍,红木宫灯起源于明朝,清朝时最为出名,由广州人发明,在明朝曾是贡品。最初的宫灯,是用木架蒙着丝绸做成的。在国外的玻璃制造传入中国后,才改用玻璃作灯壁,有了毛玻璃,便开始在灯壁上作画。在广东发明了可装卸的宫灯之后,清朝的宫灯还成为了出口商品,很受外国人的喜爱,被称为“中国灯”。近代初期,广州中华宫灯厂曾拥有450名工人,宫灯产品远销海内外,盛极一时。

 罗昭亮表示,“北方的是白木宫灯。其材料是北方白木,宫廷画师在丝绸上作画。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,从东南亚缅甸、泰国、越南等国大量进口各种红木。广州的木雕艺人将这些珍贵的红木精雕细琢,发明了可装可拆的红木宫灯。又因丝绸易被虫咬,于是制作成沙玻璃,在上面作画,配在红木制作的宫灯中。”

 随着时代变迁,历史中的“名贵贡品”却在发展中逐渐式微。由于文革影响、市场萎缩,20世纪90年代,经营半个多世纪的中华宫灯厂宣告倒闭,宫灯艺人四散,或转行、或转做家具,从事宫灯的人屈指可数。

自定义html
赞(0)